在解放战争时期,国民党军前后成立了二十二个兵团。要说哪个兵团最牛,那肯定是带有“第一”这个头衔的,它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。第一兵团特别之处在于,从汤恩伯之后,每位司令官都跟前任没瓜葛,也不是直接接任的,因为每次换人都是接手一个重新组建过的兵团。
【实力强大的汤兵团】
1947年刚开始那会儿,国民党军队把主要火力对准了山东解放区,一下子拉来了四十多万兵马,还分成了三个大块头部队,也就是汤恩伯带的第一部队、王敬久管的第二部队,还有欧震指挥的第三部队。
三年前,汤恩伯跟陈诚、胡宗南一块儿,被看作是蒋军的“三大军事大佬”,手握四十多万兵马。可到了1944年四五月份,日军纠集了15万大军猛攻河南中部,汤恩伯的部队却没顶住,一下子折了20多万人。
打完那场仗,汤恩伯曾被撤了职,要接受调查。但蒋介石护着他,没多久他又重新上台,做了黔桂边区的总司令。到了1945年初,重庆军委会搞了个四个方面军,卢汉、张发奎、汤恩伯、王耀武四个人分别当头儿。
汤恩伯如今东山再起,但早已没了以前的那股子霸气,毕竟他失去了支撑自己军事势力的地盘。抗战一结束,汤恩伯就被调去上海,负责接收敌人的投降。
汤恩伯和军统的大佬戴笠,两人都对上海这块地盘眼馋得很。汤恩伯琢磨着怎么能在上海长期驻扎,到处找人想当上淞沪警备的总司令。戴笠呢,他则盘算着怎么把上海警察局的控制权握在军统手里。不过,老蒋可没打算让他们俩如愿以偿。没过多久,他就把侍从一室的钱大钧主任调到上海去当市长,还让他兼职淞沪警备总司令。至于上海警察局长这个位子,则给了黄埔一期毕业的宣铁吾。
1946年2月份,为了让汤恩伯心里舒坦点,就给他“升了个衔”,成了“加上将衔”的级别。虽说这不是真正的上将军衔,但好歹也能像胡宗南那样,肩膀上挂上三颗星了。
1947年3月份,汤恩伯不光是国民党陆军的那个副总司令,他还额外管着第一兵团。跟那时候同时弄起来的第二、第三兵团比起来,汤恩伯带的这个兵团可厉害多了。他手下统共管着八个军,也就是整编74师、83师,还有第7军,再加上25师、65师、28师、57师和48师,这些都是整编过的。
在张灵甫带领的八个军(整编师)里头,74师可是蒋介石手里的“五大精锐”之一,战斗力杠杠的。黄百韬的25师也挺能打,实力不容小觑。再就是那个第七军,桂系的中流砥柱,这三支队伍,那战斗力绝对是顶呱呱的。
汤兵团的士兵人数超过了20万,简直就是个“巨型军团”。跟蒋介石后来组建的任何一个兵团比起来,它都要更厉害,更强悍。
第一兵团,那可是个“王牌部队”,担当着蒋介石攻打山东的大任。汤恩伯怎么也没想到,他刚接手这摊子事儿,还没到仨月呢,就玩儿1947年5月份,74师在孟良崮被打得全军覆没。听说这事儿把蒋介石气坏了,开军事总结会前,还拿着手杖狠狠地抽了汤恩伯一顿。
检讨会结束后,汤恩伯丢了官,等着被审查。但老蒋使出了他的老一套,没过多久,又让汤恩伯临时管起了陆军总司令的活儿。说什么查办,最后也就这么算了。
汤恩伯被撤职后不久,第一兵团也跟着解散了。之后,汤恩伯还做过衢州绥靖公署的头儿、京沪杭的警备总司令,还有东南军政的副长官这些职位。但是,当国民党退到台湾后,老蒋就不再重用他了。1954年5月,汤恩伯因为胃病跑到日本去治疗,没想到6月29日就在医院做手术时突然死了,那时候他才54岁。
老蒋对汤恩伯去世的事情表现得挺冷淡,但考虑到面子问题,他还是给了汤恩伯一个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的追授荣誉。
【范汉杰的胶东兵团】
1947年8月份,国民党军队重新组建了第一兵团,这次他们选了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来当司令。但没过多久,东北的蒋军也搞了个第一兵团,为了避免混淆,大家就开始管范汉杰带的这个兵团叫“山东第一兵团”或者“胶东兵团”。
范汉杰的兵团成立后,手下管着六个军,也就是改编后的第8师、第9师、第25师、第45师、第54师和第64师。不光这些,兵团司令部手下还有挺多直接管的部队,像什么重炮第13团、工兵第2团和第15团、装甲炮和战车两个营、宪兵第17团,再加上四个保安总队。
老蒋这次又琢磨着重整第一兵团,打算一举拿下整个胶东解放区。他的策略是搞个“尖刀冲锋,一块一块地打过去”,还得靠着海军和空军的大力支持,想在胶东半岛跟咱们来个大对决。
范汉杰的部队虽然比不上之前的汤恩伯兵团那么强悍,但实力也绝对不能轻视。他们手下有十几万兵马呢,其中最强的要数李弥带领的第8整编师、黄百韬的第25整编师,还有阙汉骞的第54整编师。
战斗刚开始时,范汉杰的部队那叫一个嚣张,好像天下无敌似的。但没多久,蒋介石的其他战场就顶不住了,没办法,老蒋只好把范汉杰手里的25师、9师、54师一个个都调走了。这样一来,我们胶东的部队就抓住机会,开始反击了。
12月份,咱们胶东的部队反击时,干掉了老蒋的军队一万七千多人,还重新占领了莱阳和海阳。老蒋没办法,只好承认在胶东战场上打了败仗,还下令把山东的第一兵团给解散了。
老蒋后来把范汉杰调到了东北,让他当上了东北的“副总司令”,还兼着锦州指挥所的主任。锦州被解放那会儿,范汉杰不幸被俘了。时间一晃到了1960年11月,国民党战犯第二次特赦,范汉杰的名字就在名单上。特赦以后,他在全国政协干起了文史专员的活儿,写了不少文史资料,这些东西还挺有研究价值的。范汉杰在1976年去世,享年80岁。
有人说,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国民党战犯里头,汤尧的军衔最高,因为被抓时他是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。但这其实不对,范汉杰在去东北当“剿总”副总司令前,早就做过国民党军的参谋次长和陆军副总司令这些大官了。总不能讲,范汉杰去东北,是蒋介石给他降级了吧。
【临时过渡的孙渡兵团】
1945年年初,卢汉当上了第一方面军的总头头,手下管着孙渡带的第一集团军,还有关麟征的第九集团军。第一集团军的主力都是滇军,里面最厉害的60军和93军,那可都是滇军的精兵强将。
抗战结束后,第一集团军跟着卢汉跑到越南去接收投降,可没想到这背后是个圈套。老蒋瞅准滇军主力都不在家的机会,让昆明防守的头儿杜聿明突然出手,把云南省所在的五华山给围了个水泄不通。他这是要拿枪杆子逼着“云南王”龙云,让龙云不得不舍弃他在云南打拼下的地盘,跑到重庆去当个没啥实权的军事参议院院长。
“五华山事变”过后,第一集团军的滇军没能回到云南,老蒋直接把他们用船送到了东北。到了那儿,他们就得听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的指挥,帮忙去抢占地盘,争夺东北。
孙渡早早就去了锦州,负责带领滇军一批批到达。到了1947年9月份,滇军的主力全都调到了东北。因为集团军编制没了,所以他们就在东北用滇军和地方保安武装重新组了个第一兵团,孙渡当上了司令官。
“第一兵团”这个编号,老蒋肯定不会一直让那些杂牌军占着。到了1948年1月,孙渡兵团就换了个新名字,叫第六兵团。没过多久,孙渡就被调到热河去当省主席了,兵团司令的位置就让卢浚泉给接手了。
孙渡一到热河,就碰上了驻军13军的军长石觉,石觉对他百般挑剔,最后孙渡没办法,只能“辞职”走人。等到云南解放那会儿,孙渡被安排到了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,接受思想改造。
1963年的时候,孙渡得到了特赦,原本安排他去全国政协做个文史专员,但他心里头惦记着回云南老家。看他年纪也确实不小了,上头就答应了他的要求,让他回昆明安享晚年。到了1967年4月的某一天,孙渡去打热水,没想到一不小心摔了一跤,他本来就有很严重的高血压,这一摔直接引发了脑溢血。虽然赶紧送去医院抢救,但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来,享年72岁。
【或起义或投诚的郑洞国兵团】
1948年1月份,卫立煌接手了陈诚的工作,开始掌管国民党在东北的军事和政治事务。他一上任,立马就找来了东北“剿总”的副头儿郑洞国,跟他说自己已经跟老蒋商量好了,打算派他去长春那边。
郑洞国那会儿心里已经琢磨着要撤了,打算拿养病当幌子,溜出东北。可没想到,老蒋和卫立煌俩人好像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九九,一块儿催他,让他赶紧收拾收拾去长春。
尽管郑洞国一开始婉拒了,但在3月初,他还是接下了两个新头衔:国民党吉林省主席和第一兵团司令。这个吉林省主席嘛,其实也就管管长春那一块儿。而第一兵团,则是新组建的。
重新组建的第一兵团,下面管着滇军的60军,军长是曾泽生,还有新7军,加起来大概六万多人。有人说郑洞国兵团有十万人,但那其实是把长春所有的蒋军都加在一起了,包括那些杂牌军和保安队,他们战斗力并不强。
60军是滇军里的头牌劲旅,打仗挺厉害。新七军呢,它是以原来新一军里的新38师为底子扩充起来的。但新七军另外两个师,都是地方上的队伍拼凑的,战斗力挺弱。新38师可是新一军的尖刀部队,新一军没了它,实力大打折扣。而新七军虽然有了新38师,可也被另外那两个师给拖了后腿,整体战斗力还是不行。
郑洞国一到长春,就被困得死死的,他后来提起那段日子,说那是他这辈子最难过的时光。
长春被解放那会儿,第一兵团的60军在军长曾泽生的带领下选择了起义。看到60军这么做,新7军的主要头头们也不想再打下去了,纷纷向我军表示愿意投降。他们手下的部队,有的起义,有的投降。最后,郑洞国带着兵团部的直属队伍也放下了武器,选择了向我们投降。
郑洞国是打日本鬼子出名的将领,在蒋介石的手下里,他是个难得的实在人。正因为这样,他后来选择投降时,受到了不错的对待,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后半辈子。
1991年1月27号,郑洞国老先生去世了,享年88岁。在蒋介石手下的黄埔军校将领里,他和杜聿明是仅有的两位,去世之后被大陆和台湾两边都纪念的人。
【起义后一半叛逃的陈明仁兵团】
1947年9月15号那天,陈明仁因为在四平防守战中立了大功,从71军军长升为了第七兵团的司令官。后来,他还跑到南京去,领了个“青天白日勋章”。
陈明仁可是又得了荣誉又升了官,当时在东北的蒋军将领里,他可真是出尽了风头。可谁承想,他那兵团司令官的宝座还没坐热乎呢,刚拿到手的勋章还热乎着呢,就被突然撤了职,打发到南京去做了个没啥实权的中将参军。
陈明仁在家闲了一年,后来多亏了华中“剿总”的总司令白崇禧向老蒋推荐,他才又被用起来,成了华中“剿总”的副总司令。
为啥白崇禧会挑上黄埔一期的陈明仁呢?其实啊,白崇禧一直挺看重陈明仁的打仗本事。看他被撤了职,闲在家里,白崇禧就主动提出想要他。至于老蒋那边,心想陈明仁到底是黄埔出来的,比起那些杂七杂八的将领,派他去华中总要好些,于是就顺水人情,答应了。
陈明仁到了华中“剿总”后,还当上了二十九军的军长。长春一解放,老蒋就在武汉着手重建被打散的第一兵团,并且让陈明仁来当司令官。
渡江战役结束后,陈明仁在湖南成了国民党里的大人物,他有很多头衔,比如华中军政副长官、第一兵团司令官、湖南省主席,还有湖南“绥靖”总司令等等。到了8月4号那天,陈明仁跟程潜他们一块儿,带着部队宣布起义了。
起义发生后,老蒋下令白崇禧,让他派飞机到长沙、湘赣边界还有邵阳这些地方,扔下好多传单,想引诱大家反叛。
陈明仁搞起义那会儿,为了不走漏风声,没跟太多人说。起义公告上签名的那些将领,其实好多都没来现场签字。起义后没多久,第一兵团的副司令熊新民、14军的军长成刚他们,就带着自己的人马跑了。短短几天,八万人的起义大军就跑掉了四万多,公告上提到的第一兵团将领,也大都叛变了。
尽管有不少人叛逃,但陈明仁起义的功劳依然很大。一方面,他成功保留了三万多起义的军队;另一方面,那四万多叛逃后被国民党军重新收编的人,已经成了惊弓之鸟,没什么斗志了。
这事儿真不能怪陈明仁,毕竟第一兵团是刚重建的,他手头没啥老底子和靠得住的军官。就说那个71军吧,听起来像是陈明仁的老部队,可实际上呢,辽沈战役后期71军跟着廖耀湘兵团一起打没了。后来重建的71军,完全被桂系军官给把控住了。
1955年的时候,陈明仁被咱们军队授予了上将军衔,成了开国以来的上将之一。到了1974年5月21日,陈明仁在北京离世,享年71岁。
【跑去越南的黄杰兵团】
陈明仁一造反,老蒋吓得脸色都变了,他赶紧让人重新拉起第一兵团的大旗,还特意指派了“国防部二把手”黄杰去当这个兵团的司令。
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里,黄杰的本事可能不算顶尖,但他有个长处,那就是很会跟人打交道。像同期的关麟征,那脾气火暴得很,就连性格挺好的杜聿明、郑洞国都跟他处不来,可黄杰呢,跟关麟征私下里关系铁得很。
远征军回击滇西,打龙陵那仗时,因为有个师长谎报了战斗情况,十一集团军原来的头儿宋希濂就被换了下来,黄杰成了新的总司令。黄杰一上任,71军的军长钟彬也挪了窝,副军长陈明仁就升为了军长。在那之后的战斗中,黄杰特别谦虚,总是认真听陈明仁的打法主意,打了胜仗也不自己抢功劳,后来回忆起来,他还一直夸陈明仁的功劳大呢。
所以,陈明仁和黄杰两人关系挺好的。就在陈明仁打算起义前,老蒋派黄杰去长沙劝说他。那时候,陈明仁起义的事儿眼看就要动手了,他其实有机会把黄杰给扣下。但念在两人交情上,他只是用话把黄杰给吓跑了。
在蒋军的第一兵团里头,黄杰挑大梁重组的那支队伍,算是垫底的了。里面尽是些打了败仗的、逃散的,还有刚入伍的新兵蛋子,战斗力连一个满员军都比不上。
被我军穷追不舍,黄杰的兵团一路败退,最后跑到了广西。当他们打算往云南方向撤退时,却发现道路已被我军封锁。无奈之下,黄杰只好带着剩下的一万多士兵逃进了越南。再加上桂系等其他国民党军队及其家属,总共有三万多人先后逃到了越南。
黄杰和他的手下到了越南后,武器被没收,然后被关进了集中营。他们一直被关着,直到1952年10月,法军才分批把他们送回了老家。
黄杰跟蒋经国交情不浅,所以回到台湾后,蒋氏父子特别看重他,让他先后当上了“台湾省主席”、“国防部长”这些大官,还一路升到了陆军二级上将、一级上将,并且长时间坐在国民党中常委的位置上。到了1995年1月14日,黄杰在台湾走了,享年93岁。
【结语】
国民党第一兵团的六位司令官,各有各的打算,最后的下场也都不一样。要说混得最好的,那肯定是开国上将陈明仁,还有那个在两岸都受到缅怀的郑洞国。
